西方宗教哲学讨论集

作者:


最后更新于 | 最初发布于 | 分类:


最近看的一本书是傅佩荣先生的《西方宗教哲学讨论集》,书名是《上帝密契人本》。其自序的标题是"当耶稣遇到苏格拉底",既然是这样的名称,可以猜想到就是讨论基督宗教同哲学思想之间的联系与冲突。

基督宗教,对于现代文明历史来说,就是非常重要的宗教,很多现代的组织,大学,医院,图书馆等等,都是从她而来的。而我正好对基督宗教的起源,以及同西方哲学都很有兴趣。于是就借了这本书。


god-mysticism-humanism.jpg

简介
  宗教要能成為人心的指導標準,就必須通過理性、客觀、不帶情緒的檢驗,而這段檢驗過程即是「宗教哲學」的主要內容――對宗教進行哲學反省,從理論層次剔除迷信成分,並在實踐層次尊重宗教運作對人生的具體效應。由傅佩榮教授所編譯的這本經典名著選集,正是一部極具參考價值的宗教哲學思想精粹。

 書名《上帝.密契.人本》反映了本書選文的三個重點。在進入宗教哲學的殿堂之前,我們首先必須釐清:「上帝存在嗎?」不可避免地會涉及有關「上帝」的定義問題。安瑟姆與多瑪斯這兩位天主教哲學家認為,《聖經》中所描述的神,其存在當然可以證明。但近代英國哲學家休謨則試圖說明:即使上帝存在,也與《聖經》及信徒所理解的大不相同。而後,孟泰格的論文進一步提醒我們:哲學家的上帝與宗教中的上帝,其實是兩個不同的概念。

  哲學家仰賴理性思辨,但信徒更在意的則是個人的具體經驗,即所謂「密契」――個人與某種更高更大的力量合而為一,是一種至高的、完美的,為各大宗教信徒所共有的體驗。巴斯卡依其密契心得寫下《沉思錄》,主張在理性能力無法觸及之處,應該由心靈提供引導,並提出著名的「賭注論證」。威廉.詹姆斯的《信仰之意志》則是討論信仰問題的經典之作,其《密契主義》亦是不可錯過的好文章,值得知識份子認真閱讀。

  信仰的對象是「上帝」,信徒的體驗是「密契」,然這一切都是為人而設、依人而有,所以最終要聚焦於「人本」一詞。費爾巴哈提出了西方無神論的標竿之作:原來「神是人所造的」,是人性一切卓越品質的結晶。史太斯則認為,在近代科學的啟蒙之下,宇宙既無目的也無意義,人類除了努力使自己成為有教養的正直人士之外,別無他途。

  宗教與哲學,兩者方向相同而方法不同。方向都是探尋真理,但宗教全依信仰,哲學則憑靠理性。閱讀這些文章時,如果能先理解各種論述的主張與根據,再依自己所知的宗教事實,進行反省與評估,將會得到全面通透的理解。因此,凡是關心宗教的人,應該都可以從本書得到理性溝通的啟發。


序 當耶穌遇到蘇格拉底/傅佩榮

第 1 章 上帝存在之探究
第一節 安瑟姆(St. Anselm, 1033-1109)《對白集》
第二節 多瑪斯(St. Thomas Aquinas, 1225-1274)《神學集成》與《駁異大全》
第三節 休謨(David Hume, 1711-1776)《自然宗教對話錄》
第四節 孟泰格(W. P. Montague, 1873-1953)《善惡問題》
第五節 評論

第 2 章 密契主義的價值
第一節 巴斯卡(Blaise Pascal, 1623-1662)《沉思錄》
第二節 詹姆斯(William James, 1842-1910)《信仰之意志》
第三節 詹姆斯(William James, 1842-1910)《密契主義》
第四節 評論

第 3 章 人本主義的真諦
第一節 費爾巴哈(Ludwig Feuerbach, 1804-1872)《宗教與人類社會》
第二節 史太斯(W. T. Stace, 1886-1967)《人類反對黑暗》
第三節 評論

我的想法

看了很多书,看了很多事,说了很多话,也有了很多的想法,也许对我很有用,也许对你很有用,也许对他也很有用,写下来可以让自己的思路更加清晰一点。那么它重要吗?

其实我的想法不重要,对于上帝,每个人也有自己的看法,那么就让你自己心中的那个上帝指引你,去成为一个更好的人。





关于作者
搜索
归档

Online Tools

Code Converto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