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出席日本投降签字仪式的国民政府外交官尹葆宇

作者:


最后更新于 | 最初发布于 | 分类:


尹葆宇先生,1908年(清光绪三十四年)5月1日生,山东省掖县尹家村(今莱州市虎头崖镇尹家村)人。父亲尹东灿,基督教徒,因教案赴上海经商。幼读私塾,后入上海毓贤高小、明强中学学习。1930年(民国十九年)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政治学系,获文学士学位,并获奖学金于同年秋赴美,入约翰霍浦金斯大学研究院,专攻国际政治,1935年(民国二十四年)获哲学博士学位。归国后受聘为国立中央大学教授,讲授 "国际公法"及"中国外交史"。
时日寇启衅,局势危急,乃辞去教职,赴武汉任行辕秘书。1936年(民国二十五年)任广州行营秘书、庐山暑期训练团秘书。1937年(民国二十六年)7月卢沟桥事变后,抗战军兴,先后奉调国民革命军第十五集团军、第三战区前敌总司令部、第七战区副司令长官部秘书参议等职。自前线返回武汉后,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设计委员,其间参与三民主义青年团筹划工作。

1938年(民国二十七年),对日抗战进入相持阶段。为争取美国对华援助,中国派出16人代表团(其中两位女性)参加在美国纽约州波基斯召开的第二届世界青年大会,尹葆宇是16人之一。中国代表团在世界青年大会上的演讲获得了巨大成功,他们让世界了解并认可这些事实:中国的抗战是正义的,日本是侵略者;日本不可能实现"迅速占领全中国"的美梦;中国不仅在为自己而战,而且也是在为世界而战;中国不要求全世界来帮助自己,但要求其他国家不要帮助日本,对日本进行军火禁运。大会闭幕后,中国代表团留下4名代表,分成东西两线,赴美国所有的重要城市演讲,尹葆宇与刘德伟(清末福州知府刘玉璋之孙女)沿东线一路去了58个城市。每到一地,他们立即开始演讲,并接受当地报纸和电台的采访,每天要演讲一到三场,宣讲中国对日抗战的正义事业。他们饱含真情的演讲,打动了无数美国人,为唤起国际社会对中国道义和物质上的支持与援助做出了重大贡献。返国后创办国际语言学校,自兼校长并重返中央大学兼授"国际政治"。
  1941年(民国三十年)冬,重返军旅,任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同少将级参议兼驻昆明办事处副主任。1942年(民国三十一年)夏转任国民政府外交部简任秘书兼总务司帮办。1945年(民国三十四年)8月,抗战胜利,9月初奉派为国民政府外交部代表参加9月9日在南京举行的中国战区受降仪式。嗣后四年间先后任国民政府外交部人士处长、欧洲司司长、条约司司长、驻台湾外交特派员等职。
1949年(民国三十八年)12月,国民党政府败退台湾,是年冬至1959年任台湾当局驻智利"全权公使",期间于1951年任台湾当局出席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第十二届会议"副代表",1952年任台湾当局出席联合国第七届大会"副代表"。1960年任台湾当局"外交部顾问"。1962年----1970 年任台湾当局驻哥斯达黎加"全权大使"、驻秘鲁"全权大使"。其后任台湾当局"国民大会代表"等职。

主要参考:台湾出版的《"中华民国"现代名人录》等资料。

此文转载自古邑莱州研究的文章

尹东灿是我的曾祖父。尹葆宇为我父亲的三叔。
为家族中的先辈而自豪,他为国家出力也是家族的光荣。

这篇文章中感到兴趣的是这一段:

尹东灿,基督教徒,因教案赴上海经商。
在父亲的口中,他的爷爷是从山东走到上海的,赤手空拳打下一份家业,应该是做地毯的,在合肥路有工厂,在南京路有店面的一个商人。

至于基督徒,则从未听父亲说起过,也许他太胆小了,怕伤害到我们。至少我记得,他常自称"彼得"的,这大概是他的英文名,也是教名。

据说曾祖父擅武功,至今家中仍有他长须白衫,端坐如钟的照片。
他每天一早,总要拿一颗生鸡蛋,放在洗脸盆内的热水中,当洗完脸后,就敲而吸食之。

当49年后,生意难做,情况开始变化之后,我的祖父也去了香港,后台湾。曾祖父则坐镇家中,下面有大伯父和父亲。
之后南京路店被公私合营(兼并),家里的工厂,房子被政府借用,至今未还。

历史总是这样,善于开人们的玩笑。
没有共产党,家族就不会分散,没有共产党,很多人都未必会出国。

走难





相关的文章
关于作者
搜索
归档

Online Tools

Code Convertor